a) 他为什么喜欢你?
经济学关键词:
效用―指个人在选择、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满
足和享受程度,可以只是一种心理状态。
偏好―偏好是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A物品而不是B物品的原因,偏好一般是稳定的,因此决定个人在机会集合中的选择。
周杰伦和蔡依林分手的时候,媒体曝光说:是性格不互补成的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乐坛小天王,一个是乐坛小天后,典型的郎才女貌,志同道合,但还是分手了。
尽管在舞台上风光火爆,但周杰伦与蔡依林,生活里都是性格内向的人,遇到不熟悉的人和场合,甚至不会轻易发言。另外,两个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也存在分歧,互不想让,再有,虽然是蔡依林主动追求的周杰伦,但她从来不愿在任何人面前承认二人的情侣关系,或许是为了维持自己“少男杀手”的形象,她甚至在公开场合说,她只爱白马王子,即使周杰伦有再高天赋,不是王子也不能俘获她的芳心。
被伤害了自尊的小天王,转身遇见号称“台湾第一美女主播”的侯佩岑,据说,侯主播性格开朗活泼,容貌俏丽,而且才高八斗,处世大方,不会为一点小事就耍性子、不开心,两个人一见钟情。
很多既喜欢周杰伦也喜欢蔡依林的歌迷发出叹息、表示不理解、甚至去漫骂那个侯主播不道德。
其实爱情就是这样,别人眼睛里的合适,却未必是自己的合适。
因为在爱情里,有经济学上所说的“效用”和“偏好”在发挥作用。
偏好不同,对效用的评价就不一样,自己情有独钟的东西,肯定倾尽全力,而不喜欢的东西,一定避退三舍。所谓三毛讲过的:看不上的,百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上的,千万富翁也要嫁。
同样一杯水,在沙漠里大家对它奉若珍宝,但是到了泉眼旁边,基本就熟视无睹,这是由于场景的不同,效用影响着偏好。更多时候,偏好就是一种心情,在别人眼睛里的价值联城,在我这里就是废铜烂铁,喜欢吃窝头咸菜的,对山珍海味大有微词。
年纪小的时候,谁没有对班级里会画画、或者会弹木吉他的男生想入非非过?那是那个年纪的偏好,后来,开始喜欢那些经常去攀岩、或者自助游的不羁男生,再后来,开始欣赏那些事业有成的稳重男人……
偏好影响着效用,影响着择偶观,也影响着那一时那一刻的判断。
很多时候,大家也不理解王子为什么会爱上灰姑娘,用爱情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仅仅因为场景转变了,相对于那些宫廷里的娇小姐,灰姑娘对王子的效用是另类的全新的,这让王子产生偏好。
但是童话都是没有真正结尾的,因为谁都不知道,当灰姑娘的效用发挥怠尽,王子的偏好再次转移,他们还能不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b) 你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经济学关键词:
财政幻觉――政府的财政支出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人们就此忽略了自己付出的代价,这种感觉就被称为财政幻觉。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购买某种商品或者服务预期支付的价格,减去实际支付价格之后的节余部分,就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当位于市中心的广场上新修建的音乐喷泉对外开放时,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你的好朋友,几个人相约去看风景、拍照片,而后在喷泉下面的咖啡座喝上一杯,在极大的满足感之后,你们夸赞着周围的好风景,惟独忘了夸赞自己,其实正是作为纳税人的你们的努力,才有了政府的这项财政支出,你的这种忽略自我贡献感觉,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财政幻觉”。
还有,当老板在上一个岁末拿出一个红包给你,奖励你是一个“最佳员工”的时候,你有一种占了大便宜的快感,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你获得的这个红包不过是你早就创造的价值而已。
爱情也一样,也会有幻觉。被对方吸引的时候,就是自我最没有理智的时候。
你选择的人很爱你,对你呵护倍至,你以为是上天给了你爱情的好运,遇到这么一个肯在你身上花功夫的好男人,其实你忽略了了,你现在得到的,根本就是你原来付出的。所以在爱情里,你根本不用感谢,根本不用为了他丧失自我。
除了“财政幻觉”,“消费者剩余”也给年轻人带来恋爱的满足感。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购买某种商品或者服务预期支付的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后的节余部分。
既然是减法,消费者剩余就可能为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譬如你要买一条新款的牛仔裤,上月发薪水的时候你愿意为它做出的预算是250块,而实际上你到商场一看,那条牛仔裤才200块,那么你就获得了整整50块钱的“消费者剩余”,你拿这50块钱吃了一顿麦当劳,买了本时尚杂志,而后打了一个车回家,满足感大满贯;而同样是你,这个月的理想是买一双新款的凉鞋,你为她做出的预算还是250块,而实际上到商场一看,你相中的款式要用300块钱才能买回家,那么你的“消费者剩余”就是负50块,你为此只好放弃去星巴客喝一杯的打算,回家也是乘坐的公交车。
恋爱的过程当中,男女双方在身世、容貌、学历上不可能完全等同,差异制造不同的心理感受,当对方综合素质高于自己综合素质的时候,一般就会有“消费者剩余”的心理产生。
《风月俏佳人》实在是个俗套的爱情故事,但是俗套并不妨碍它好看。当爱德华・刘易斯这个身家百万的钻贵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大家发现他的确是个气度不凡的魅力男人。
但是这样的男人也会有他自己的麻烦,他虽然有着一个接一个的女朋友,但是他经常搞不清楚这些女人为什么会喜欢他,是因为他这个人,还是他的财富和地位。
这不,他和最新一任女朋友的关系又闹僵了。他很烦,就出差到洛杉矶,恰巧洛杉矶的夜景也还不错,他就向做律师的朋友菲利普借了一辆车出去解闷,不知不觉,竟然开到了红灯区。
年轻漂亮的薇薇安是个风尘女,她正在街边东游西荡等待生意的时候,迷失了方向的爱德华把车停在了她身边。爱德华原本只为问路,但是维维安的美丽和活泼吸引了他,他请求她送他回去,在付出一笔小费之后,见钱眼开的维维安答应送去旅馆。
目的地到了,爱德华再次改变主意,他舍不得薇薇安的离开,于是他又出了个高价,告诉薇薇安他要继续“雇”她一晚上。
一晚上之后,爱德华发现自己越发喜欢上了维维安,有一点玩笑的成分在里面,也有一点真情在里面,反正爱情来了,叫人说不清楚为什么,他不愿意让对方看透自己已经坠入爱河不能自拔,就找菲利普商量对策。这个家伙出的主意也还不错,就是花3000块美金雇维维安一周,作为爱德华出席交际活动时的女伴。
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的维维安当然没有异议,天生丽质的她在装扮停当之后,居然气质高雅,让人看不出什么破绽。用餐的时候,维维安认识了年轻的戴维,两个人似乎都对对方产生几许好感,他们于是又同去打马球。这些举动,竟然引得爱德华醋意大发。晚筵结束以后,薇薇安发现,尽管自己可以和别人调情,但她自己真正爱的人,其实是爱德华,她在心里已经离不开爱德华了。
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爱德华已经在心里做了自己的计划:他要在纽约租一个公寓,安置薇薇安住在那里。但是薇薇安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和上流社会是没有办法兼容的,她拒绝了爱德华,回到自己简陋的小公寓,她计划下一步要去上学,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
但是,当她准备推门出去的时候,看到爱德华的汽车,停在门外……
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啊,那强烈的“消费者剩余”的心理感受啊……
c) 是否应该在意他的家庭背景?
经济学关键词:
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为引致需求。
一位优秀的商人杰克,有一天告诉他的儿子――
“我已经选定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
“但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喔!”
儿子喜形于色:“哇!要是这样的话……”
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走向比尔・盖茨――
“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
“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
“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喔!”
比尔喜形于色:“哇!要是这样的话……”
接着,杰克去见世界银行的总裁――
“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
“我们已经有很多位副总裁,够多了!”
“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喔!”
总裁喜形于色:“哇!如果这样的话……”
最后,杰克的儿子娶了比尔・盖茨的女儿,又当上了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笑话里大家为了各取所需,成就了一个本来一无所有的傻小子爱情事业双丰收,笑话引出一个经济学里的常用词汇――引致需求。
为什么我们需要面包?因为面包可以使我们充饥,充饥就是面包直接提供的效用。
为什么面包商需要面粉?因为面粉能够做成面包,面包提供给消费者效用,面包又让面包商获利。
正是消费者需要面包,才导致了面包商需要面粉。
比尔・盖茨的女儿,能够提供的直接效用或许只是一个平常妻子的效用,但是她有一个了不起的爸爸,她的爸爸富甲天下,有巨大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致需求无处不在,这,就是大家为什么要看恋爱对象的家庭背景的原因。
d) 情人眼里为什么出西施?
经济学关键词:
价值――除了是商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之外,更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主观评价。
有时候大家会诧异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会诧异为什么“好男无好妻”、也会诧异为什么“鲜花插在牛粪上”,百思不得其解后,爱情经济学告诉你这其中有一个“价值”原理。
原本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就如恩格斯指出的:“经济学所知道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
而商品,就是通过交换进入社会消费,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劳动产品。在商品经济的范畴之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共同属性是什么呢?
再伟大的爱情也是一场交换,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
交换就要等价,衡量是否等价就是要核算交换的物品双方是不是包含了等量的社会劳动。
最先提出劳动创造价值这个科学命题的,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他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个思想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但配第没有完全摆脱重商主义的影响,没有区分开价值和价格,没能从价格中抽象出来。
由此,他自然而然地认为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是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
配第也没有区分使用价值和价值,没能认识到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不同于创造价值的劳动。
后来,亚当・斯密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某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于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明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斯密的功绩。但他的理论也有局限:由于他不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从而导致他简单地撇开使用价值,而只集中于探讨交换价值。
纷纷争争了数百年,关于价值的讨论 还在持续。但是到底采用哪一种理论,来解释爱情里的男女之间在一瞬间的心潮澎湃、心有灵犀呢?这似乎是个难题。
到后来,经济学家发现,价值并不都是物品包含的劳动量,更主要是人们对它的主观评价,你觉得它价值连城它就价值连城,你觉得它贱如粪土它就贱如粪土。
这种理论之下的价值定义,就很适用于解释爱情的难以解释。
(摘自《爱情经济学》,新星出版社2005年5月版,定价:17.60元)